近年來,河北滄州市堅持以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采取“建強基層組織、盤活資產資源、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示范引領”四項措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全鏈條產業融合,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強基層組織,高質量開展村“兩委”換屆“回頭看”,夯實“堡壘”根基。
以村(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5659人,“一肩挑”比例達100%;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黨組織書記2333人,占41%;50周歲以下的村黨組織書記2940人,占52%;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本鄉本土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5598人,占99%,鄉村振興“前沿作戰部”功能更強、結構更優。持續開展村(社區)“開門一件事”活動,引導新一屆村“兩委”班子領辦民生實事16920余件,有力激發了廣大基層黨組織書記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以“五查五看”為主要內容,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換屆質量“回頭看”工作,持續鞏固2021年村(社區)“兩委”換屆成果。通過鄉級自查、縣級互查、市級抽查等方式,上下聯動、全面查找疏漏問題,抓好整改落實,切實保證村(社區)“兩委”換屆質量標準不降低,經得起檢驗。截至目前,全市共發現黨員群眾不認可、班子運行不順暢、信訪矛盾突出等問題共計78條,堅持一問題一對策,明晰整改落實“任務書”“路線圖”,進一步加強村(社區)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村(社區)基層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盤活資產資源,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增強“造血”功能。打破以往村集體將資源、資產簡單“一包了之”“一租了之”發包租賃的集體增收模式,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讓村黨組織站在經濟發展的最前沿,把群眾組織起來,帶著群眾一起闖、一起干,把黨組織的工作全面融入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和村集體增收之中,切實加強黨組織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實現強村和富民的雙贏。青縣木門店鎮是一個傳統的以農業種植和畜牧業為主的鄉鎮,以往各村村民因為種地收益低,種地積極性不高,造成了部分土地荒廢,而需要冬儲飼料的本地養殖戶們又因為在本地收購不到足夠的冬儲飼料,只能從外地購買并運輸到本地,不僅費時成本還高。
青縣毓園千茂農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大戶+”的模式,流轉土地1250畝,以玉米銷售和青貯飼料為主,通過與本地及周邊養殖場簽訂合同,進行定點采購,玉米成熟后,由養殖場負責收割和處理,實現每畝產值1350元左右,成功將養殖產業發展與順應當地農牧業結構調整、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了飼草種植與綠色養殖的良性循環。
加大扶持力度,精選村集體經濟扶持村,提升“輸血”質量。指導各縣(市、區)申報2022年度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范區,完成15個示范區的市級項目評審和推薦排序工作,最終10條示范帶獲批,數量位居全省第三,通過3次集中調度,聽思路、破難點、拿意見扎實推進示范區建設,給資金扶持的同時更給政策支撐。任丘市成功申請于村鄉12個扶持村示范區,依托日光溫室暖棚、果蔬儲存冷庫、配套服務區建設,將農產品檢測、加工、批發、交易、配送等多種經營方式聯合起來,建立完善的產業鏈條,逐步將產業園建設成為集檢測、示范、推廣、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園區,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收益60萬元,年收益率10%,為項目村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時,又壯大了集體經濟,全面提升了當地及周邊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同時增加就業300人,直接間接受益2000余人。堅持“每月一臺賬”,對原有522個財政扶持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全面摸底,2019年,財政扶持項目191個,目前已全部完工驗收,累計產生收益1130.72萬元,村均收益5.92萬元;2020年,財政扶持項目174個,全部開工建設,完工驗收155個,累計產生收益720.75萬元,村均收益4.65萬元;2021年,財政扶持項目157個,目前已全部開工并產生收益303.74萬元。
注重示范引領,打造沿運河黨建示范帶,發揮“帶動”效應。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大運河畔黨旗紅”為主題,將大運河沿岸382個村連珠成線,構建一條“黨建帶”,拉起全市“一片紅”。按照“集中連片、基礎較好、各具特色、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原則,聯村成線,并線成帶,以帶促面。按照“班子建設好、黨員隊伍優、黨建陣地強、制度落實嚴、發展水平高”目標要求,用四年時間,區分四個階段,第一年主要抓重點、建示范。通過試點建設,積累創建經驗、探索工作機制,形成一批可學、可看、可復制的示范村。第二年主要抓布局、聯成線。在試點示范村打造基礎上,重點抓好布局,選擇與第一批試點示范村相連相鄰的村,復制創建經驗,繼續打造示范村,聯村成線。第三年主要抓推廣、全覆蓋。重點推廣示范村創建成果,在規劃范圍內全域推開黨建示范帶創建,打造各顯特色的節點成果,實現示范村建設全覆蓋,同時形成帶動周邊村的輻射效應。第四年主要抓提升、樹品牌。重點對示范村進行“回頭看”,持續提升黨建水平,發揮整體效能,通過建成惠及沿運河8個縣(市、區)、29個鄉鎮的黨建示范帶,輻射一個片區、帶動一方發展,以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