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修武七賢鎮
“治理三角形”畫出“和美同心圓”
3月,陽光灑在河南省修武縣七賢鎮申國村黨群服務中心,村黨支部書記王保羊報出一串令人欣喜的數字,“推行環衛一體化管理后,村里每月衛生費支出從6400元直降至3000元,省下的錢全用在給老人發福利、給模范戶發獎勵上。”
這組數字的背后,折射著七賢鎮“黨群義務工+公司化運營”雙輪驅動模式激發的治理效能。就在1個月前,七賢鎮27個行政村與七賢城鎮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環衛一體化管理協議,正式構建起“鄉鎮考核、公司管理、村級監管”的三方共管體系,將市場化機制嵌入鄉村治理具體實踐。
這兩年,七賢鎮借著全省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提升行動之際,推行黨員義務工制度。韓莊村老黨員吳曉水觀察到,“當黨員們挽起褲腳率先清理河道時,圍觀群眾紛紛自發加入隊伍。”這種星火燎原的示范效應,助力七賢鎮在2023年榮列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的100個鄉、鎮(街道)。
榮譽背后有著更深層的治理考量。伴隨2024年全縣聯村共建工作的推進,七賢鎮打破村莊壁壘,進一步凝聚治理合力,將“黨員義務工”升級為“黨群義務工”。全年2.1萬人次黨員干部帶動1.5萬群眾參與環境整治,清理垃圾6200余立方米的實踐數據,勾勒出“支部領著干、黨員帶頭干、群眾跟著干”的共建圖景。
當義務工制度進入常態化階段,七賢鎮又將目光投向長效機制的建立。通過引入公司實施環衛一體化管理,形成政府、市場、群眾三方協同的“治理三角形”:專業公司負責日常保潔和垃圾清運,黨群義務工聚焦集中整治和難點攻堅,公益性崗位優先向困難群體傾斜。曾經困擾基層的環衛費用高、管理碎片化、整治效果反復等問題迎刃而解。
如今,在方莊村,由網格員組成的義務監督隊每周巡查環衛質量;在宰灣村,節省的環衛經費轉化為“孝親敬老獎勵”,全村100余名老人可領取福利;在王莊村,“美麗庭院”積分能兌換生活必需品……這些充滿鄉土智慧的治理實踐,讓節約的管理成本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
七賢鎮農村環衛一體化管理集中簽約儀式。(修武縣委組織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