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威(左)在村里工作照片。(受訪者供圖)
“謝大爺,今天的飯菜還可口嗎?”“王奶奶,今年的社保要進行資格認證了,我來替您操作下”……在高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每天都能看到一位身穿紅馬甲的青年志愿者在忙碌著,這個人就是我。
2024年9月,我懷著滿腔熱忱來到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高洲鄉高灘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歲序更替,冬去春來,我摸索出“三情”工作法,短短幾個月,便和當地村民結下了深厚情誼。
上山下田摸村情
剛到高灘村,我對這座山塢里的古村落一無所知,為了盡快熟悉村情,我選擇用腳步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當時正值荒地復墾的關鍵時期,我動員村中黨員一起爬上丘陵、山坡,揮舞鋤頭,細致開墾,累計開荒150多畝耕地,播上油菜籽,靜待來年春暖花開。
有一天,種植大戶王大爺跑到村委會,焦急地說他家種的十幾畝油菜都發蔫了。我趕快到油菜地里取樣,并把樣本第一時間送到相關部門檢測。專家很快確診其患了根腫病。我帶頭到患病油菜田噴灑農藥,確保油菜“無害”過冬。
王大爺擔心農田缺水,為此,我耐心給王大爺解釋:“針對秋冬干旱難題,村委會正在修筑3座水圳,可灌溉上百畝農田,來年春耕一定有水可用。”他聽后,如釋重負,這才露出滿意笑容。
走村入戶訪民情
精準幫扶,情暖民心。我在村里還有一重身份:幫扶干部。為了進一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幾個月來,我走訪困難群眾200余人次,組織“圍爐夜話”,細細問、認真聽。
年前我去王大叔家走訪,發現他正在為過好這個年而發愁。問及原因,他苦著臉說:“全家就靠女婿一人在外務工賺錢,我們老兩口疾病纏身,女兒也是殘疾人,三個孫子上學可咋辦?”我當即和駐村第一書記、村支書商量,提議召開定點幫扶會議,研究解決措施。在我的提議下,村委會幫忙聯系蓮花縣信粵環保公司,為王大叔兒女謀取一個在村工作的保潔員崗位,聯系鄉人大等單位為家中小孩子爭取資助金。最后考慮到王大叔種植技術好,承諾來年開春將新開墾的土地承包一部分讓王大叔種植毛豆。事后,王大叔非要將自家種的菜送給我表示感謝,我都一一回絕了,并表示:“只要您能過好這個年,我們也跟著開心了?!?/p>
排憂解難增感情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高灘村,大量中青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致使村里“一老一小”的照護問題成為最為緊迫的民生難題。在上級部門的關心與支持下,高灘村建設了“一老一小”幸福院。自到村任職后,我每日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幸福院,主動探尋問題,為老人和兒童排憂解難。
有一天,我在幸福院看到王大爺躲在角落里暗自抹淚。我過去和王大爺打招呼,一番交談后得知,他因與兒子關系緊張,自己獨自一人居住在老家。了解情況后,我當即用經費為王大爺購置了一床被子。隨后,電話聯系了王大爺的兒子,耐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經過一番溝通,終于促使這對父子“握手言和”。
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在基層工作,我將始終將目光投向百姓所需,摸村情、訪民情,在做惠民利村實事中增加與村民的感情,無論多苦多累多難,我都愿傾盡全力、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