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州區北王莊村聚焦基層治理“為馬賦能”,堅持黨建引領發展,產業保障富民,全域全員推進,走出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新路徑。
“一條主線”強隊伍,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堅持黨建引領為主線,著力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抓班子、帶隊伍,讓黨員干部敢于在關鍵時候站出來,敢于在攻堅一線豁出去。一是強化多網共治,擴大聯動“治理圈”。構建以黨員為主體“村黨組織+網格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四級紅色網格架構體系,實現“綜治網”“安全生產網”等“多網合一”治理體系。二是打磨先鋒品牌,壯大示范“服務圈”。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便民化改造,設立“愛心義剪”“志愿服務洗車”“紅色電影課堂”等為品牌的黨員示范崗,發揮黨員引導和表率作用。截至目前,已開展活動18次,服務群眾2300余人。三是引領志愿服務,聚合干群“幸福圈”。按黨員包街,確定黨員中心戶24戶,打造集防汛防火、燃氣安全排查、政策宣傳、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等職責于一體的紅色網格志愿服務隊,逐步形成“管理+治理+服務”格局,把黨員服務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截至目前,黨員中心戶共開展服務12次,解決問題49個。
“一套標準”促文明,讓紅白理事創出鄉風之美。把實化具體化村規民約作為重要抓手,通過黨組織全程引領、黨員帶頭示范、群眾廣泛參與,以“小村規”撬動“大治理”。一是緊貼實際“立”約。在充分尊重民族風俗習慣的基礎上,審議修訂《北王莊村村規民約》,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弘揚孝道、扶殘助殘等內容納入到村規民約,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共同商討制定可量化、易執行的村規民約,劃定“紅線”,明確“底線”,讓群眾自己定規矩、自覺去執行。《村規民約》訂立以來,先后有3戶村民主動申報,提出5條合理化建議。二是注重成效“執”約。完善紅白理事會服務“一條龍”的規范流程,制定紅白事酒席“瘦身”菜單。根據村情實際,從“定員、降標、控量”方面制定不同標準的酒席菜單,讓當事人實現現場“點單”,提倡吃家鄉菜喝漁陽酒,并為有需要的村民推薦鄉村廚師,做到讓村民省心又省錢。今年8月,村里紅白理事會全程操辦本村白事,按照村內“瘦身”菜單點餐,為村民節省9000余元。三是弘揚新風踐“約”。村民以家庭為單位,通過踐行婚喪新風可獲取相應積分計入“積分存折”,凡是由村紅白理事會操辦喜事的村民,均可享受薊州區婚嫁產業愛心企業聯盟內10家企業的補貼,同時增加婚紗攝影、場景布置、頭車免費等項目內容,為村民節省開支2萬余元。
“一個目標”育產業,讓鄉村善治之路越走越寬廣。圍繞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目標,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根本,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好日子火起來。一是盤活閑置“舊屋子”。為了將村黨群服務中心和村內閑置房屋利用起來,引進了光伏發電項目,共安裝331塊,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3.26萬元。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40余戶村民也紛紛安裝了光伏,增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3萬元。二是蹚出發展“新路子”。村集體收回村民每家每戶0.2畝土地,共計280畝,面向社會招標,承包給種植大戶,直接增加村集體收入14萬元,同時還按照每畝1000元紅利返給村民。三是打開富民“腦瓜子”。以黨員致富骨干為主體,組建黨群共富責任區,通過技能培訓、結對認親幫扶、引導群眾自主創業和就近務工,實現“家家有產業,戶戶有就業”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