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李組軒) 今年以來,湖南省醴陵市按照“一縣一庫、一鄉一冊、一人一檔”要求,每個村儲備2-3名30歲左右、高中或中專以上的村級后備力量,著力破解村級干部“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等現實難題,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能從村民中發掘出“好苗子”,是醴陵市開展這項工作的優勢。通過在全省建立的片組鄰“三長”考核評價體系,該市對符合村級后備力量條件的,且考核結果為“優秀”的組長、鄰長,納入村級后備力量庫。同時,借助“夜巡夜訪夜話”“進集市”等活動,利用假期上門走訪或微信聯系等多種方式,注重從青年黨員、村民代表、退役軍人、致富能手、返鄉高校畢業生等優秀群體中培育。
在儲備培育的過程中,醴陵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建立健全考核評價機制,結合平時考核和年度考核結果,對工作表現不好、發展潛力不大、群眾認可度不高的村級后備力量,及時作出調整,形成優勝劣汰、有進有出、充滿活力的動態管理機制。目前,已納入村級后備人才庫841人。2021年以來,先后有57名優秀后備力量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