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紅色歷史慷慨激昂,我們的山村風貌恬淡自然,我們的發展日新月異。貴州省羅甸縣鳳亭村,緊扣全國第二批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契機,以“星火蠻瓦,美麗鳳亭”為主題,講好紅色故事,用好紅色文化資源,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來“蠻瓦支部”舊址學習的黨員重溫入黨誓詞
翻開鳳亭反抗壓迫的革命史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黃舉平、黃衡球、黃伯堯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留下了光輝足跡。1932年9月下旬,中共黔桂邊委決定在鳳亭建立蠻瓦支部,黃舉平兼任支部書記,委員為黃伯堯、黃衡球。蠻瓦支部成為貴州境內早期成立的黨組織之一,為紅軍休整、發展壯大革命武裝斗爭力量、促進民族團結、羅甸和平解放等作出了巨大貢獻。
鳳亭村被列為全國第二批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村后,我先后組織黨員群眾召開56次征求意見會、議事會等,帶領黨員群眾參與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為扎實推進紅色美麗村莊建設打牢思想基礎。依托省應急廳派駐的第一書記,成立“五人小分隊”,培養組建紅色講解員5名,靈活運用講授式、互動式、體驗式等方法帶領黨員群眾化身宣傳員,突出運用漢語、布依語“雙語”講好革命故事、紅色歷史,推動紅色文化“大傳播”,讓這塊流淌著紅色血脈的熱土重新煥發新生。
我們深挖紅色資源,提升文化內涵。用好蠻瓦支部遺址、蠻瓦支部陳列館等紅色遺跡,我帶領班子協同上級專家深入廣西百色等地,挖掘《7戶人家以生命財產為黃舉平擔保》等紅色歷史故事,總結梳理《羅甸文史第四輯(中共羅甸蠻瓦特別支部專輯)》等重要文獻,完成《星火蠻瓦·美麗鳳亭》文學作品撰寫,還開發《貴州早期建立的地下黨支部之一——中共蠻瓦支部的建立及其歷史貢獻》優質教學課程。
通過新建黨群活動中心,提升改造紅軍步道,修建紅色文化長廊等,我們開發重走一段紅軍路、品嘗一次紅軍餐、歌唱一首紅軍歌、重溫一次入黨誓詞、聆聽一個紅軍故事、感悟一次初心使命、聆聽一堂好黨課“七個一”載體,讓前來學習的黨員群眾切身體驗曾經崢嶸歲月,使紅色文化的教育深入人心、根植靈魂。
我們點燃紅色引擎,助推鄉村振興。立足“天然溫室”資源稟賦,黨建引領聚力引航,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公司”產業發展模式,村里種植了紐荷爾臍橙330畝、蜜本南瓜200畝、中藥材博落回210畝,創辦紅色文化主題餐廳1家,創辦“鳳繡”少數民族文化工藝加工車間1處。還成立了鳳亭村勞務合作社,采取合作建設和勞務派遣等方式,組織群眾參與本村產業種植和建設項目。去年,我們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27.21萬元,解決用工350余人次,人均增收2330元。
同時,以“黨小組+網格員+聯戶長”“鐵三角”基層治理為抓手,以“五嚴禁”“六治理”“紅七榜”“黑八榜”等內容為基礎,制定《鳳亭村村民“五六七八”公約》,實行“流動紅旗”“積分超市”制度,創新開展“衛生評比”“鄰里模范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比活動,帶動村民自愿參與村級治理、主動謀求發展。
北緯25度,冬季平均氣溫11.6℃,最佳的緯度與溫度在這里相擁,從昔日偏遠村落到現在交通發達的紅色文化研學教育基地,鳳亭村駛上了鄉村振興發展的快車道。
貴州省羅甸縣鳳亭鄉鳳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黃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