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水城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六盤水市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3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1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2.6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全省率先實現市域整體擺脫絕對貧困……
一年多以來,六盤水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聚焦“四個不摘”,穩定脫貧不返貧
針對易地扶貧搬遷而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六盤水建立“四個一”勞務就業扶貧工作機制,為搬遷戶實現一戶一就業,讓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一年多來,聚焦“四個不摘”,六盤水整合資源,率先行動,科學設計,全面發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有了基本明晰的主攻方向:
領銜推進“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明確39家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召開相關會議60余次,市、縣、鄉扶貧機構全部整建制重組為鄉村振興機構并掛牌運行。各級各部門同力推進,全面構建起責任、政策和工作三個體系,在扎實推進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開新局。
創新體制全面抓鄉村振興。出臺《六盤水市鄉村振興“1+5”五年行動方案》等30余個政策文件,重點聚焦“解三難”(即人才吸引難、環境整治難、群眾組織難),“促三融”(促進城鄉產業、服務、規劃融合),“建三園”(幸福家園、美麗樂園、豐收田園)建立健全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制度體系,繼續落實好過渡期“四個不摘”政策機制。
補齊短板抓鄉村振興。鞏固教育保障成果,實現適齡兒童“全都上”。今年以來落實各項學生資助資金3.5億元,惠及和資助學生64.3萬人次,實現了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鞏固醫療保障成果,實現脫貧人口“全都保”。持續為“三類人員”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全市脫貧不穩定戶家庭醫生簽約4137人,實現應簽盡簽。鞏固住房保障成果,實現全域群眾“全安居”。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對新增、返危住房做到即增即改、動態清零。鞏固飲水保障成果,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在貴州率先出臺《六盤水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護辦法(試行)》,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全覆蓋。
分類分級抓鄉村振興。對全市972個村(居)摸底分類,確定引領示范型235個、重點推進型443個、夯實基礎型294個(文件)。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大取古、水城區蟠龍鎮百車河居委會濫窖田等3個村寨,進入全省第一批示范試點。水城區將引領示范型村(居),按產業型、工礦型、文旅型、生態型、康養型五種類型進行特色打造。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振興方法路徑。
聚焦重點薄弱環節抓鄉村振興。制作六盤水市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流程圖,采取“三堅持四強化五發力”和“三步驟十環節”方式,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預警、核查、會商”機制,嚴格風險消除程序,實行動態清零。
聚力“五大振興”,鄉村煥發新活力
作為“中國野生刺梨之鄉”,六盤水大力發展刺梨產業,建成全國最大的刺梨種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帶動20余萬戶農戶增收致富。刺梨產業發展的背后,是六盤水全力破題鄉村振興,以產業振興為引領實施“五大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實施產業振興戰略。著力抓好400萬畝建成產業提質增效,大力推進“涼都三寶”春茶、刺梨和獼猴桃的“兩園一田”建設;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創新土地租金、務工薪金、股權紅金等多形式利益聯結方式,全市有55.80萬戶農戶成為股東,受益農民185.36萬人。
實施人才振興戰略。開展職業技能、就業培訓1.4萬人次,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培訓480人次。持續推進“送崗位、送培訓、送政策”服務,培訓脫貧勞動力2625人次。持續支持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掛職、參與項目合作、兼職創新或在職創辦企業、離崗創新創業,促進城鄉人才融合發展。
實施文化振興戰略。大力宣揚“三線”建設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閱讀推廣、文藝培訓等下鄉活動169場次,受益群眾42.8萬人次;225余人次開展志愿文藝演出、文化志愿服務活動100多場;舉辦文化志愿者培訓班276場,培訓6400余人。
實施生態振興戰略。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62%,成為全省森林覆蓋率增長最快的城市。全力打好鄉村整治戰,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累計完成358個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覆蓋率達94.2%,排名全省第一。
實施組織振興戰略。持續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48個,組建616支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實現對559個脫貧村、43個新成立易地扶貧安置社區、35個省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40個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全覆蓋。
聚合協作力量,共謀振興新圖景
在貴州韓偉蛋業有限公司,經過自動化、智能化層層“選拔”后,雞蛋被貼上電子標簽,注明生產日期、體重、健康狀況等信息。檢測合格后銷往廣東、貴陽、昆明等地的大型超市和農貿市場。
這個公司是東西部對口幫扶項目,是西南地區目前最大的養雞場。項目達產后,年可養殖蛋雞240萬只,產優質蛋3.8萬噸,年銷售收入5億余元,帶動村民120人人均增收4000元。
山海相攜,共謀振興。在國家新一輪東西部協作關系調整后,廣東省中山市接續大連市,對口幫扶六盤水。六盤水堅持“北門不關、南門打開”工作思路,一方面與遼寧大連簽訂《大連市六盤水市新型合作關系協議》,持續保持與大連市的新型協作關系。另一方面加強與廣東中山市協作聯動,簽訂《“十四五”中山市·六盤水市東西部協作協議》《中山市·六盤水市2021年東西部協作協議》,編制了《“十四五”中山市·六盤水市東西部協作規劃》,到位中山市財政援助資金1.65億元、實施項目74個。招商引資落地企業24家,到位資金8.04億元。向廣東省、中山市銷售農產品4.3億元,幫助實現勞動力就業1萬人,其中脫貧人口5000人。
中山市24個鎮街“組團式”幫扶六盤水,火炬開發區8個鄉鎮組團結對幫扶水城區、東區街道8個鄉鎮組團結對幫扶六枝特區、小欖8個鄉鎮組團結對幫扶盤州市。同時,還引導先進經驗村、優強企業與六盤水共同打造35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充分把中山市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列的先進經驗推廣到六盤水市,加快雙邊一體化協同深入發展。
六盤水積極借助中山宣傳媒體、地區品牌和銷售渠道,將六盤水特色產品推介出去。“涼都高山珍品”跨越山水,獼猴桃、刺梨、茶葉、人民小酒、巖腳面、盤縣火腿……走進中山、火爆廣東、暢銷全國。
一年來,中山市先后派出優秀掛職干部14名,醫療、教育等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45人;六盤水派往中山掛職鍛煉干部10名,專業技術人才81人。這些中山干部扎根中國涼都的烏蒙山深處,與360萬六盤水人民一道,共謀產業發展,共推勞務就業,共建鄉村振興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