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鄉村振興示范線路上,景色怡人,春耕正忙。去年10月以來,永安市陸續完工紅色旅游、生態水系等重點項目226個,投入資金11.4億元,鄉村面貌實現了大變化。近年來,永安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以人才回引、跨村聯建、居民夜談為抓手,點燃鄉村振興“紅色引擎”。
人才回引,引來新活力
2021年村級組織換屆中,永安市小陶鎮黨委向在外“能人”發出回村任職的邀請。土生土長的小陶鎮人劉維明響應號召回鄉,成功當選小陶鎮團結村村委會副主任。他創辦了兩家公司,帶領果農以訂單農業模式創富增收。
為推動鄉村發展打好人才振興的“底色”,永安市大力實施“人才回引”工程,通過全面摸底排查、發出倡議書、開展上門走訪和座談會等形式,建立了一個擁有503名在外優秀人才的信息庫,成功回引97人回鄉任職,帶動生成發展項目283個,爭取各類資金超6800萬元。
跨村聯建,聯成新優勢
“有了這個農產品交易市場,我們周邊幾個村收來的蔬菜可以直接就近交易,方便極了。”青水畬寨農產品交易市場一派忙碌,青水畬族鄉龍吳村的農戶小王開心地說道。青水鄉龍吳片區通過“片區黨委+聯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整合片區各聯建村煙葉、蔬菜、玉米、茶葉等主導產業,充分發揮合作社技術銷售等優勢,由片區黨委牽頭統一推廣農業技術、發展訂單農業。2021年在龍吳片區共發展訂單2萬畝,銷售金額突破2億元,帶動片區內4個村戶均增收近1萬元。
像這樣的跨村聯建片區黨組織,在永安已組建26個,覆蓋121個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52.6%,形成了一批以紅色旅游、特色農產品等為主的“一村一品”聯建片區。目前片區鄉村特色產業鏈產值超90億元,聯建村年均村集體收入達36.2萬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為鄉村謀劃了一條團結協作的振興新路子。
居民夜談,談出新風氣
“到處都在說槐南聘金高,沒人敢娶我們女兒呢”“時代不一樣了,我們觀念也該改一改咯……”夜晚的涼亭中,村民們團團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要如何破除陳規陋俗。“一張板凳一碗茶”,槐南鎮南山村以居民夜談會形式,聽取村民意見建議,把抵制高價彩禮、反對婚喪事宜大操大辦、遏制鋪張浪費行為等納入村規民約,“樹新風、嫁好女,重人品、輕彩禮,拒高價、簡婚事,不浪費、講文明……”新修訂的“三字經”村規民約在“居民夜談會”中議了出來。
“居民夜談會”推行以來,永安廣大黨員干部利用夜晚閑暇時間,進社區、進村莊、進庭院,以座談、漫談等形式,引導群眾有事說事、沒事談心,讓群眾“有難會上講、有事當面說、有計當場獻”,在干群之間牢牢架起了一座宣傳政策、增進感情、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連心橋。至今全市已有430余件各類大小事在夜談中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