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原文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會內解讀
程向民代表(上海市松江區委書記):
10年來,我國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更加堅定。
文化繁榮興盛最終要落腳到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上。近年來,上海市松江區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持續打造文化陣地,樹立文化品牌,創作更多主流精神文化產品,把“人文松江”建設推到更高水平,為建設“科創、人文、生態”的現代化新松江提供強大價值引領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趙聰代表(中央民族樂團團長):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也將大有作為。
10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越來越多年輕觀眾喜愛民樂,越來越多孩子學習民族器樂。用民樂講好中國故事,努力擦亮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金名片,奏響新時代的“國風雅韻”,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是我們的責任擔當,更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守正創新中開拓文藝新境界,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會外連線
楊乘虎(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必須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才能用心、用情、用功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方能守正創新,創作出精品佳作。
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不僅有利于高質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而且有利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國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