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林在柑橘園中查看柑橘長勢。新華社發
五四青年到來之際,我有三句話送給廣大在村任職選調生,一是志存高遠,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要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理想,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要有“直與天地爭春回”的魄力,在實現大我中成就小我。二是干事創業,本領過硬而不本領恐慌。要勤于學、善于思、勇于行、凈于心,把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統一起來,把實現長遠目標與做好當前工作統一起來,立足本職,抓緊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走好每一步,努力在廣袤基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書寫青春華章。三是服務群眾,身入心入而不浮于表面。要懂得傾聽群眾,了解群眾需求,要舍得沉下身子,和群眾交真心,靜下心、沉下身,常到村里轉轉、去家中看看,在互動中拉近與老百姓的距離,和他們交朋友,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時代楷?!?、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毛相林
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委會主任助理曾令憧:
“天路”都修了,還有啥困難跨不過的
下莊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一站。到村之初,我對一切都比較陌生。我很幸運的是,毛書記把我帶在身邊講、手把手來教。在他的幫助下,我很快褪去了“學生氣”,逐漸上手村里的各項工作,慢慢積攢起信心。于我而言,毛書記不僅是好前輩,也是好朋友。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會偶爾開開玩笑,閑暇之余還會約著一起爬爬山、跑跑步、擺擺龍門陣,這讓我在鄉村找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
曾令憧
“不斷付出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泵珪浀倪@句話,讓我印象深刻。2021到2022年,正值下莊村火熱發展時期,很多項目建設需要做群眾工作,難免會遇到一些阻力。繁雜瑣碎的日常工作,疊加許久不能回家的煩悶,讓我陷入一種“做不成事”的迷惘,甚至產生了放棄的念頭。毛書記敏銳發現了我的不對勁,耐心開導我說:“當年修路我們都修過來了,現在還有啥困難跨不過的。你現在干的事情也許不是什么‘大事’,但卻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為民實事。”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我不再計較結果得失,而是著眼于事情本身,認真做好眼前的每件事。
我是在下莊村黨支部,從預備黨員轉為正式黨員的。下莊不僅給我的黨員身份烙下了特有標識,“下莊精神”更時刻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到村鍛煉期滿后,我被抽調到縣“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提升群眾滿意度”專項行動小組。于我而言,這又是一項全新且富有挑戰的工作。每每當我迷惘困惑時,我總會想起與毛書記并肩作戰的時光,想起他帶領群眾摳出的“絕壁天路”,咂摸他強村富民的沖勁兒。
我想,只要不放棄,辦法總比困難多。
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石院村村主任助理田茂霞:
典型細水長流,帶給我綿長的力量
我所在的石院村離下莊村并不遠,平時與毛相林書記接觸不少,但沒有那么深入。今年全國“兩會”來臨之際,不少媒體前來采訪毛相林代表,我作為通訊員也一同前往,與毛書記第一回有了長時間的深入接觸和交流。毛書記用樸實無華的話語,完整講述了他扎根基層的所歷、所思、所感。
田茂霞
區別于絕壁鑿路所帶給我的震撼,毛書記細水長流般的基層故事、為民服務的樸實初心,給予我更為悠遠綿長的力量。
經過此次交談,毛相林書記于我而言,不再僅是令人敬仰的時代楷模,更是一位無比親切的前輩,一位與我有著許多相似的普通基層工作者。每當我在村里遇到困難時,我就默默告訴自己要向毛書記看齊,要像他絕壁摳天路那樣,不屈困難、勇毅向前。
這不,最近我們村在打造“高山蔬菜”“生態康養”品牌時,遇上了不少困難。每當自己疲憊、困頓時,我就會告訴自己不要急,想想當初毛書記探索“三色經濟”也是一樣曲折坎坷,只要結果是好的,多走點彎路怕什么。
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福坪村村主任助理安萬宇:
路一定能修好,鄉村也一定能振興
我所在的福坪村位于竹賢鄉中部,是鄉政府駐地。去年深秋,我到下莊村學習“取經”,趕巧了,毛書記在村里。聽聞我是到村來鍛煉的年輕人,毛書記熱情邀請我去他家坐坐。在毛書記家的火爐邊,他仔細詢問我在村的工作日常,耐心傳授開展群眾工作的經驗。雖然交流時間不長,但毛書記對我來說不再是那個“生活在報道”里的大名人,而是在我身邊的一位經驗豐富、淳淳教導的好老師。
安萬宇
毛書記帶領下莊村修的絕壁天路,是一條有遠見、有前途的路。因為,在我們這個山區,只有路修好了,人才能出得去,資源才能進得來,產業才能發展起來。如今,下莊村的“三色經濟”蓬勃發展,都是建立在完善的產業基礎之上的。
同樣,我所在的福坪村要駛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道”,也必須從完善基礎設施做起。現如今,我們福坪村道路改擴建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修路過程難免會遇到糾紛和困難。但我們有了榜樣在前,感覺困難再大,也大不過1997年毛書記帶大家修路時遇到的那些困難。既然毛書記能把全村人擰成一股繩,把不可能的“天路”從絕壁之上鑿出來,那么我們福坪村的困難也肯定能在我們手上解決好。
我相信,只要我們學習下莊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俯身去做工作,將腳印印在田間地頭,將群眾發展利益放在心間,路一定能修好,鄉村也一定能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