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蓮港花園小區,有一支由網格黨支部書記、“兩代表一委員”、退休老黨員、居民代表組成的民生微實事觀察團,他們積極向社區反饋群眾意見建議,參與社區居民議事會,廣大群眾建言獻策、發揮所長,民生微實事辦一件成一件,昔日老舊小區煥新顏。
蓮港花園小區美麗蛻變的背后,是番禺區持續開展“三查找五實事”行動的有力支撐。近些年來,番禺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廣泛開展“三查找五實事”行動,查找問題、查找對策、查找民意,推動每個村(社區)確定不少于5件民生微實事,讓民生服務更加可感可知、可觸可及。去年,全區探索助餐、醫療、陪護等多位一體的助老服務,回應舊樓加裝電梯、破損路面修補等民生訴求,推動文化墻繪、口袋公園等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共實施民生微實事1454項,切實將“民生事”辦到“民心里”。
組建民生微實事觀察團
立足摸清群眾急難愁盼,番禺區在277個村(社區)全覆蓋組建民生微實事觀察團,邀請“兩代表一委員”、村(居)民代表、網格黨支部書記等群體代表加入,開展“三查找五實事”行動。同時,全過程參與立項、實施、驗收、評議,帶動群眾參與社區議事、志愿服務,讓群眾從“旁觀者”成為“參與者”。
“在家門口上班,中午還可以回家給老人小孩做飯,真是太方便了?!贝簖埥中滤哟宕迕駨埣t喜上眉梢。去年以來,番禺區就業服務中心與大龍街新水坑村攜手共建,打造“家門口”的就業服務圈,開展就業政策宣傳、職業指導、技能培訓,設立零工市場、就業驛站、羊城家政基層服務站、村勞動保障工作站,開發基層服務崗,帶動村民在村創辦企業,推動困難人員就業率達93%。
行動開展以來,番禺區持續深化黨建聯建,積極下沉各類資源力量,推動277個機關單位黨組織與村(社區)“一對一”結對共建,充分發揮機關單位黨組織自身資源優勢,形成351項服務清單,探索“群眾點單、村社區派單、機關單位接單協辦”服務機制,撬動優勢資源精準落地。教育、民政、衛健等部門,因地制宜實施長者飯堂、健康義診、就業培訓等服務項目,構建“分片規劃—連片推進—成片落實”的項目推進模式,辦成辦好民生微實事,積極回應群眾關心關切。
“五社聯動”撬動社區基金
“我們10天內籌集資金9.9萬元,資金到位第二天動工,5天時間就把地面墊高了。”談起去年辦理的民生實事,市橋街怡樂社區黨委書記袁耀華介紹,通過撬動社區基金,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徹底解決了“水浸街”問題,并完成不銹鋼防盜門加裝、車庫鐵門翻新、車位劃定等群眾急難事,匯聚各方資源花小錢、辦大事。
行動中,番禺區深化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舉辦“慈善社區我先行”助力民生微實事募捐活動,廣泛開展鄰里集市、公益拍賣會、健康行打卡等“慈善+”系列活動,鏈接商會、企業、黨員、群眾等資源,累計募得善款428萬元。
番禺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遵循“自籌自用”原則,籌集的善款,全部用于村居的民生微實事項目,在基礎設施優化、人居環境美化、健康醫養發展等方面精準對接居民群眾需求。
以智慧管理替代集中調度
借力信息技術,番禺區將民生項目涉及的近7000條數據信息導入數據匯聚系統,建立“一項目一二維碼一檔案”項目庫,實時完成數據維護更新,一鍵查閱辦理進度、資金統計情況,以智慧管理替代集中調度,切實為基層減負。
“我們做的每一項民生微實事都有‘身份證’,就是項目編號和二維碼,二維碼直接鏈接區級公開互動平臺,掃碼就可查看項目‘簡歷’,包括責任單位、實施時間、項目預算等信息,全方位向群眾公開,全過程接受群眾監督。”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進一步暢通需求征集渠道,番禺區搭建面向全社會的需求征集平臺,群眾意見建議可通過平臺一鍵提交,符合民生微實事條件的納入項目庫實施,個體需求分流至“羊城先鋒”“微心愿”認領,超出民生微實事立項范圍的,作為區“十件民生實事”參考,讓民意不落空、實事能落地。(通訊員 吳曉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