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午夜_久久爆操_久久高清免费视频_久久精品_99亚洲精品_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四省藏區·青海省格爾木市長江源村:幸福就像那長江水
2019-09-03 15:0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保護三江源是黨中央確定的大政策,生態移民是落實這項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組織實施好。——習近平

  “金秋八月的那一天,您神采奕奕地來到長江源,深情望著中華水塔,堅定的信念永不變,守護長江源,囑托在心間,一江清水向東流,實現您的大期盼!”

  每天清晨,伴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市南郊的長江源生態移民村漂亮的文化廣場上,一首《情系長江源》歌曲響徹天空。

  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拔近3000米的長江源村,看望這里的藏族同胞,共話幸福生活。雪白的哈達、盛滿麥粒與青稞的切瑪、清香撲鼻的青稞酒,在“扎西德勒”的問候聲中,長江源村的村民們用最尊貴的禮儀,將吉祥如意的祝福獻給總書記。

  三年后的今天,當我們沿著總書記的足跡,來到這座高原上的小村莊,村民們說,我們把象征吉祥如意的哈達獻給了總書記,總書記給我們村莊帶來了幸福安康。

  老人們說——“搬出來,跟黨走,日子就會甜!”

  村里的老人總念叨,長江源村現在并不在“長江源”。

  “長江的正源”是沱沱河,它就流淌在青藏高原腹地,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在蒙古語里,“唐古拉”的意思是“雄鷹飛不過的地方”,那片海拔近5000米的高寒草原,是斑頭雁、藏野驢、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的繁衍棲息地,孕育了眾多的珍稀動植物。潺潺的溪流沿著冰川匯聚在雪山腳下,是長江、怒江等大江大河的源頭。沱沱河畔的唐古拉山鎮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鄉鎮,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鄉鎮,這里草場資源豐富,人均占有草場都在萬畝以上。牧民們世代牧馬放羊,過著艱苦而平靜的生活。

  “長江源村”距離唐古拉山鎮400多公里。當長江源村的上一任村黨支部書記更尕南杰抬頭仰望時,云朵依舊高遠潔白,但那曾經熟悉的雪山、冰川、草原已經遠非他目力所能及。

  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鎮已是冰雪天地。鎮上6個行政村的128戶407名牧民,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揮別世代放牧居住的草原,來到了現在的長江源村定居點——格爾木市南郊。牧民們開始了山上禁牧、保護生態,山下創業、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把那顆曾經豪邁奔放的草原之心,安放在喧嘩熱鬧的新家園。

  “說不想念草原,那是假的?!比缃褚呀?5歲的長江源村村民申格回憶,2016年8月22日,總書記走進他移民居住的藏式民居,第一件事就是看他的草原承包經營權證,“總書記懂得我們牧民的心啊,草原就是我們的命根子?!?/p>

  “我告訴習總書記,生態移民之前,我們住在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那里海拔4700多米,住帳篷、睡地上、燒牛糞。搬遷后,住上了國家給蓋的新房,睡在了床上,家具家電也齊全了。黨的政策特別好,生活已經好了,提前圓夢了。總書記高興地說,你們的幸福生活還長著呢,希望你們健康長壽。”

  更尕南杰是帶著128戶牧民從唐古拉山走下來的帶頭人,回憶起長江源村人剛剛走下草原的生活,他五味雜陳:“藏族諺語說‘是甜是苦,嘗過的人明白;是遠是近,走過的人明白’,我們這代人從祖父的祖父就生活在草原上,草原就是我們的母親。離開了草原,我們的心里空落落的。搬下來,我們吃啥、喝啥、又不會打工、跟城里人能不能說得上話,大家心里都沒底?!笨筛啬辖苡浀?,他代表唐古拉山鎮的干部去給牧民做工作,告訴牧民要生態搬遷,為三江源留出一片凈土的時候,“戶戶心里犯難,可沒有一家反對?!?/p>

  收起帳篷,賣掉了牛和羊,翻越昆侖山,跋涉400多公里,從唐古拉山上搬了下來,128戶牧民有著最樸素的信仰,風雪來時,是黨和政府送來飼草,幫助我們救出被困的牛羊;傷病來時,是黨和政府派車子接我們下山醫治——搬出來,跟黨走,日子就會甜!

  2004年剛建好的長江源村還沒有通路,“車子開不過來,大家從公路邊下了車,扛著行李走,腳上都是土”,看到一排排還沒來得及粉刷墻壁的房子時,牧民群眾把東西卸下,拍拍身上的塵土,更尕南杰招呼大家:“這里就是我們的新家了?!?/p>

  搬下來的日子過得確實越來越甜了。很快,村子建起了民族學校、衛生室,文化廣場、公交車站。申格的妻子子布在高原上患上的風濕病、心臟病都得到了有效地治療,孫子在家門口的長江源小學上了學,不用再像當年自己的兒子那樣,寄宿在幾百公里外的親戚家讀書了。申格學了一些簡單的普通話,在格爾木當建筑工人,用不高的收入把4個孩子拉扯大。

  2012年,國家啟動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如今,申格一家每年能拿到6萬元的獎補資金,再加上每人5600元的困難補助,以及每戶3000元的燃料補助金,生活完全不用發愁。他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帶領孩子們度過了搬遷下山最困難的時期。

  年輕人說——“總書記來了,好日子有奔頭了!”

  盡管搬離長江源已近15個年頭,鬧布桑周仍然很懷念自己長大的地方:“經?;厣缴峡纯?,每次回去都要在沱沱河邊靜靜地待一會兒。如今,山上的草長得更好了,水也干凈了。我們的搬遷是值得的。”2018年,格爾木市重點監測的唐古拉山鎮草原植被覆蓋度為42%,比上年增加1.51%,植物種類也增多了。

  一口手把肉、一口糌粑,再就一口奶茶,這些依舊是40多歲的村監督委員小馬家最習慣的傳統藏族吃食。小馬告訴記者,“小時候讀書,沒辦法只能寄養在鎮上,一學期都回不了一次家。實在不習慣離開家的生活,干脆扔了課本,拿起羊鞭,放牧去了?!?/p>

  搬進長江源村后,小馬和妹妹小羊參加了鄉鎮組織的語言培訓和就業培訓,丈夫白巴次仁以前在那曲加油站工作,因身體原因回到長江源村,在格爾木市的駕校做教練。白巴次仁說起今年參加高考的兒子:“國家政策好,他上學就再沒有發愁過,初中高中都是在內地上的,高考成績也不錯,等著上大學。只是我們兜里的錢一直不多,沒給孩子從小報個學習班、興趣班什么的?!?/p>

  今年34歲的長江源村村主任扎西達娃,搬遷的時候才19歲。近15年的光陰,很多當初從草原搬下來的牧區少年像扎西達娃一樣長大成了家里的頂梁柱。他們從小在草原上長大,沒有受到過和城里孩子一樣好的教育,只能靠外出打工為生。他們不時地回想起曾經草原上自由自在的日子,一邊為生活奔波忙碌,一邊努力融入城市。

  扎西達娃覺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源村后,村里的變化快了,日子的奔頭也多了。

  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源村調研時強調,我們國家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是一家人,大家要相親相愛、共同團結進步。為讓長江源村人真正像城里人一樣享受完善的公共服務,格爾木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400多萬元用于改造水管網建設、180萬元用于民族特色大門和文化長廊建設、總投資1200多萬元的衛生院、幼兒園配套基礎設施、長江源學校維修改造等項目,使村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不斷加強。先后建起的集貿市場、長江源村牛羊育肥基地,不但豐富和優化了村民的購物環境,也吸引了大量外出務工的人回到村里,一邊建設家園,一邊守著家門口創業。

  45歲的鬧布桑周搬下山后,倒賣過牛羊,做過生意,還當過草原管護員,定期巡查草原、撿拾垃圾。在外闖蕩一番后,2017年他當選了村支委組織委員,每天按時上班,為村民服務。

  “村子越來越漂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村里做客,大家的生活更好了?!濒[布桑周說。

  走在長江源村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收拾得干干凈凈。家里鋪上藏式的花毯,家具上都描繪著藏式的花紋,再搭上一個陽光房,讓陽光暖暖地照進家里,也暖暖地照在長江源村村民心上,阿媽們比在草原上更愛笑愛說了。

  2019年7月2日,80歲的老黨員才布旦早早地在敬老院門口張望。每逢“七一”、春節、重陽等節日,長江源村黨支部的年輕黨員們都會到鎮敬老院陪她一起度過。現在,長江源村成了“明星村”,很多黨支部都到這里來開展活動,村黨支部只好把看望才布旦的時間推遲了一天。“希望村黨支部繼續帶領村民感恩黨,聽黨話,跟黨走,把長江源村建設得更加美麗富足?!?/p>

  草原上的風物,一些改變了,一些卻留了下來。長江源村的名氣越來越大,每年來的人絡繹不絕。濃烈的民族風情,讓休閑旅游成為長江源村下一步發展的亮點。村里開辦了農家樂,還組建了一支舞蹈隊,逢年過節就去市里表演藏族舞蹈。

  “為了打造集藏式餐飲、產品展銷、賓館住宿、生態保護教育、休閑娛樂等于一體的綜合產業項目,長江源村民俗風情園正熱火朝天地建設著。”村支部書記才讓昂毛說。

  更尕南杰感慨地說:“現在國家給的補助一天比一天多,牧民們勞務輸出賺的錢也比以前多,收入越來越高。村民都有了醫保,也有了養老保險,大家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p>

  孩子們說——“等我長大了,把長江源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strong>

  7月1日是黨的生日,也是格爾木市長江源民族小學每周一次升國旗的日子。全校師生集中在操場上,莊嚴地注視著國旗緩緩升起。

  長江源民族學校,前身是創辦于1958年的唐古拉山完全小學,1985年更名為唐古拉山鄉希望小學,2006年3月搬遷至長江源村。

  索南扎西1987年從唐古拉山鄉希望小學畢業,1994年師范學校畢業后又回校任教。他告訴記者,以前的教學設施太簡易了,在破舊的教室里老師主要靠黑板和課本給學生上課,也沒有音樂、美術課。搬下山后,投影儀、錄播室、語音教育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應有盡有?!案匾氖牵瑢W校和家庭能夠隨時互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以前在草原上,牧民住得分散,離學校也遠,家里的大人要照顧牛羊,孩子的生活、學習全都要靠老師。很多學生想家就跑回去再不來上學了,連小學都畢不了業?,F在學校離得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重視起來。學校還設立了定期家訪制度,開學時,班主任要登記學生家長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等信息,以便經常與家長溝通。

  “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水平不斷壯大和提高。”長江源民族小學教務處主任萬么南杰告訴記者,現在學校共有教職工30人,其中20多人都是2006年以后,通過當地教育部門統一組織的招聘考試分配而來,學歷基本在本科以上。而他本人是從青海師范大學畢業后,主動到長江源村來任教的。

  如今,隨著格爾木市牧民定居點在長江源村周邊興建,定居點上的孩子們也來長江源村民族小學上學,學校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卓瑪吉今年13歲,在長江源民族小學上五年級,是唐古拉山鎮土生土長的小姑娘?!拔疑蠈W之前,一直在牧區生活。一年級開始,家就搬到了這里,阿爸出去打工,阿媽留在家里照顧?!弊楷敿f。

  同樣上五年級的尕瑪扎西是學校的升旗手,家里還有兩個哥哥,在格爾木市民族中學讀初一和初二。爺爺奶奶和阿媽一邊開茶館,一邊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格爾木市郊的長江源村,正在一點點地融入這個城市,城市的觸角,正源源不斷地把資源、知識、信息注入這個村子。15年的建村史,是一部三代人的心靈變遷史。高山、草原、牛羊已經和他們漸行漸遠,可是對故土依戀的情懷,藏族人民的精神圖騰,仍深深地鐫刻在他們心中。

  “等我長大了,要把長江源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片美麗的草原,和我一起保護它。”尕瑪扎西認真地說。

  長江源村村民保護生態環境付出的努力,已經收到了成效。2018年7月發布的《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顯示,2005年以來,三江源自然保護區荒漠化得到遏制,濕地面積增加,植被生態狀況改善,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化趨勢減緩且完整性逐步提高,生態環境明顯好轉。2013年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一期工程完成后,林草生態系統年均水源涵養量比工程實施前增加了15.60%,與2004年相比,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江河年均向下游多輸出58億立方米的優質水。

  如今的長江源村,已由當初的128戶407人,發展到247戶572人,全村501萬畝草場已實現全部禁牧。長江源村現在有172名草原生態管護員、33名濕地生態管護員,全面覆蓋了禁牧區域。

  搬下來、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日子越過越好。長江源村的村民始終堅信習近平總書記對他們說的話:“你們的幸福生活還長著呢!”

責編:車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花av| 2018自拍偷拍| 懂色一区二区三区av片 | 久草一区 | 欧美视频精品 | 九一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 国产黄| 精品视频成人 | 国产女优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久久黄色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 超碰成人免费 | 成人高清av| 91av电影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a在线| 国产女无套免费网站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综合 | 欧美亚洲一区 | 婷婷激情五月 |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av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天天摸天天操 | 日韩和的一区二在线 | 冷水浴在线观看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91新视频 | 久久小草| 亚洲精品无 | 黄色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三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