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聚焦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銜接,不斷強化黨建引領抓創業、促就業,激活“地攤經濟”助力“六穩”“六保”落地見效,讓草原有溫暖,讓生活有溫情,讓城市有溫度。
部門聯動,“紅色力量”凝聚合力。各黨委、支部牽頭,聯動村社、企業和農戶,統籌規劃公園廣場、公交站臺旁等區域作為臨時設攤區,由黨員干部引導攤點經營者定時定點銷售。充分利用社區黨建聯盟優勢,積極發動退休老干部、黨員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組建26支蒙漢兼通“紅色服務小隊”,參與“地攤經濟”綜合服務,共嵌入轄區93個作戰網格95個共產黨員先鋒崗,全面構筑“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防群控”的紅色防控網確?!暗財偨洕庇行蜷_展。目前,科爾沁區已設20個臨時設攤區,可容納2100余個攤位,市場運營有序、秩序井然。
規范經營,“紅色監督”維持秩序。堅持疏堵結合、總量控制、規范管理,制定下發《通遼市主城區臨時攤區(點)設置管理辦法(試行)》,從城市管理、市場監督、農牧等16個黨委抽選180名黨員干部成立12支蒙漢兼通“紅色監督小隊”,引導攤點經營者在指定臨時設攤區售賣,從源頭化解占道經營、環境臟亂、噪音擾民等問題。同時,“紅色監督小隊”對臨時設攤區在早市、夜市等擺攤時間進行隨機巡查,對未按照相關規定執行的,視情節給予批評教育,責令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由城管部門依法查處,并取消其經營資格。
服務升級,“紅色引領”釋放活力。立足區情實際,在理性規范引導“地攤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打造“地攤經濟”升級工程,依托95個黨員先鋒崗,開展線上線下農技幫扶、電商銷售、行業規則講解等培訓,積極探索合作經濟、公司運作、服務創收等4種多元化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探索就業、創業新格局,為攤點經營者紆困解難、提高收入廣開銷路。目前,已開展相關培訓30余場次,服務攤點經營者2200余人次,其中少數民族攤點經營者1300余人次。